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揭秘“汉口里”,武汉最具质感的仿古商业街区。明天(25号开园)~~~

发表于2015-09-24
标签:仿古 商业街 

明天看园,今天提前来欣赏下



发表于2015-09-24

园博会那叫一个大啊。一共有一百多个园,最后只逛了三分之一九累得不行,从园博园东门出来之后,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汉口里,比网上图片看到的更为壮观。而相比汉街、吉庆街这些仿古建筑商业街来说,汉口里无论从大气程度,还是如楼上雕刻的细节上都是最好的,让我对这里充满了期待。今天,就给大家揭秘一下即将开业的汉口里。






发表于2015-09-24

汉口里是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最大的服务区,浓缩了百年前大汉口历史文化风貌。以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三街及花楼街一片为蓝本复建,主体建筑16栋,另建有汉口码头牌坊和一座西式钟楼,地铁7号线的地铁站也已建在了钟楼广场前。目前汉口里正在做最后紧张的施工工作,因此不能亲自走到汉口里内部,但是光从外面看就非常的有气势了。




发表于2015-09-24

再来看一下汉口里的招商情况,这个应该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吧。


小桃园

 

“小桃园”是曾经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的一家煨汤店。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坤莆、袁明照两个小贩在汉口兰陵路搭棚设摊。陶、袁掌勺煨汤,配合得法,主要经营鸡肉汤及乌龟、甲鱼汤。他们每天亲自掌握进销环节,选料十分讲究,他们的鸡汤专门选用黄陂、孝感两地一斤半到两斤的母鸡,因为这种活鸡肉嫩油厚,宰杀切成一寸半长的块状。




入罐前先用猪油葱白在锅内一炸,再用生姜、白糖、料酒、精盐并鸡块倒放锅中爆炒,同时放入少许清水,鸡肉成黄色时起锅,然后放入砂罐煨到八成熟,起火停放一刻钟,再上火,焖透后按份量装入瓦罐小火温炖。这样煨出的汤,肉嫩、汤油清黄、醇香味美。




1948年,随着营业日渐兴隆,他们将小棚子扩建为20多平方米的店堂,可以放三张桌子,顾客盈门,生意越做越红火。许多顾客说这样好的煨汤,也应该有个招牌,于是陶袁两人一合计,仿照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以他们的姓氏取名,但他们只有两个人,于是想心思借用汉口友益街天声剧院一名越剧演员的艺名“筱牡丹”的筱字,在两人姓氏前加上一个“筱”字,正式挂出“筱陶袁”的招牌,从此就有了武汉煨汤大王的金字招牌。江湖豪杰,纵横义气,就浓缩在这店名的三个字里。


发表于2015-09-24

如今的“小桃园”,与汉口里结缘,坐落于汉口里的江西会馆一楼。温润的鸡汤,配上养眼的古老建筑,让人在享受美味之余,还能感受到当年老汉口的风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桃园自身也在做着变革。为更加迎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口味,“小桃园”的鸡汤大幅地调整了油、汤的比例,让汤汁更加清新,更加爽口,油汁更加柔滑,不腻人。







汤中的枸杞、粉丝等辅料,都是经过老板亲自挑选,甚至亲赴林中采摘。除了传统经典的鸡汤,“小桃园”还推出了其他类型的食品,像广式虾饺、叉烧,以及装在玻璃瓶子中的冰镇港式奶茶。港式奶茶入口的感觉是先苦涩后甘甜,最后是满口留香。茶味浓郁,奶香悠久。入口油滑如丝,不会一饮而尽,而是延绵细蜜,有着奶油的口感。当品完鲜美的鸡汤,再尝尝广式小吃,最后再喝下一杯冰镇奶茶,顿时神清气爽,浑身经络好像都通顺无比了。



发表于2015-09-24

汪玉霞





汪玉霞也是武汉的老字号了,在“消失”多年后又重新出现在武汉人的生活中。除了汉口里,汪玉霞前段时间已经在青年路的楚天星座开了一间小店了。很多武汉人都会特地前去品尝一下儿时点心的味道。





汪玉霞食品杂货店创办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汉正街灯笼巷口,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汪玉霞本人本姓蔡,她在汪家,先当丫头,后升格为妾,便随夫姓汪。她不甘整天憋屈在家,便从汪家手里要了100两银子做起了生意。随着精湛的手艺,以后生意渐大,主要经营甜食,如藕粉、苕粉、绿豆糕之类。








发表于2015-09-24

“汪玉霞”的发展到了第六代汪启濛、汪启漾兄弟的时候,汪玉霞则开始出现了变故。“汪玉霞”原址在灯笼巷(即汉正街823号),1858年毁于太平军的战火,随后迁至由义坊(即汉正街815号)。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战争,冯国璋火烧汉口,由义坊老号被焚,此时,“汪玉霞”老号已不复存在。

 

汪启濛变卖安徽老家田宅,募集同乡股份,在上花楼街重开,取名“汪玉霞雨记”。1920年,汪启漾的次子汪子泉通过向族人募股、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资金,在下花楼街(原花楼街218号)又开办一家食品店,取名“汪玉霞为记”。汪玉霞历经种种磨难,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了公私合营。

 

汪玉霞糕点的制作讲究的是风味独到,尤其是对工艺及食材要求相当之高。譬如糖,一定要选购英国太古、怡和洋行进口的上好白糖。芝麻,专用武昌武泰闸出产的颗粒饱满,皮薄肉厚的上好芝麻。食材的高质量,是食品高质量的前提保证。






合理独到的工艺也是汪玉霞的绝活。一百斤碱酥饼通常用16斤白糖、14斤油、16斤芝麻和相应的面粉。制作100斤月饼,要用30斤白糖,26斤油,6斤芝麻,30多斤面粉,以及其他配料少许。汪玉霞最注重的就是质优量足,绝不短斤露两。





汪玉霞的工艺也是众所不及的,如豆沙,是由糯米、糯米稀、糖麻屑、面粉和米粉蒸制而成,看似简单,实则名堂很多。汪玉霞的豆沙蒸好后,还要连续回锅炒个三四次,使其色泽油亮乌黑,感觉如丝般滑腻,拿在手上,观之悦目,闻之沁脾,食之甘美。酥京果也是汪玉霞的名品,汪玉霞对经过的选购与加工也极其讲究。买回来的糯米要经过精心的筛选,颗粒大小一致,浸泡的时候要70天到90天。面粉要细,要蒸的透熟,如此才能做出不仅酥脆爽口,而且光鲜可人的京果。


发表于2015-09-24

武鸣园

 

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经在武鸣园领略过河豚的美味。如今,楚鱼王以武鸣园为致敬的前辈,继续发扬光大以鱼为主的特色菜。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楚鱼王酒店以“振兴楚鱼文化,研究楚鱼特色,弘扬楚鱼美食”为宗旨。酒店的最大特色是鱼类产品资源丰富,选用的鱼多来自长江中上游水域天然无污染的高山水库生态鱼,以及来自山涧溪流的野生鱼等。这里有很多鱼都是武汉少有或独家经营的,如鲟鱼类、雅鱼、白甲等,还有上百斤的野生江鲢、有长江三鲜之称“鲥鱼”,以及鲜活的三文鱼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发表于2015-09-24

大中华酒楼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曾经在此品尝武昌鱼的美味,大中华酒楼由此而扬名天下。




大中华酒楼是武汉的一家老字号,成立于1930年,主要创始人为安徽人章在寿。1930年,章在寿与程明开等合伙,盘下了芝麻岭的五香斋餐馆,自立门户,仍以经营红烧鱼面为主,兼营炒菜。这家徽帮馆子便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大中华酒楼的前身。大中华酒楼主打湖北本土特色菜,让您一享荆楚大地的美味!






发表于2015-09-24

顶好牛肉面

 

三十年,三代人的坚守。如果您找一个住在兰陵路上的中青年人打听这家店时,他们都会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当伢的时候就吃的牛肉面。






三十年前,私营经济、个体户才开始慢慢被松了绑,一位姓李的老人张罗了一个门面,铺开了几张桌子,就做起了牛肉面的生意。由于店家对食材的高标准以及对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于是一开张就吸引了一大堆食客。

 




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顶好”牛肉面已经开始火爆的不行:经常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一直到晚上九点,顾客经常在马路上排出一条长队;店里坐不下了,桌子居然都占了半条街。到了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当时才2元钱的一碗牛肉面,一个下午就能卖出上千碗。






顶好牛肉面馆的厨师练就了一抓准,抓起一把面条不用称量,仅凭手感就能按照食客的要求抓够分量。牛肉片跟香菜相得益彰,面条与汤汁在嘴里化开,口舌生津。老武汉提起这家牛肉面馆,都赞不绝口。辣椒呈红色,香菜呈青绿色,牛肉片是纯赭色,面条润白色,一碗普通的牛肉面汇集了众多的色彩,让食客看了口舌生津,食欲大开。拿起筷子夹起,当细腻的面条划过嘴唇,温润了舌头。咬下一片牛肉,软烂入味,辣中带着些许牛肉特有的劲道与甘甜。配上门口现炸的小面窝,喝上一口豆浆润胃,那一刻便是极致。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