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揭秘光谷步行街商户扯横幅呼吁降租的背后

发表于2015-10-12
标签:步行街 光谷步行街 


图/ 9月22日,光谷步行街商户在步行街入口标志处拉起横幅

 

 

发表于2015-10-12

继续啊。啥都没有啊。

发表于2015-10-12

   光谷步行街,号称世界最长的步行街,也是光谷最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2007年正式开街后,伴随光谷的成长,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迅速发展为武汉四大地标性商圈之一。

  婷婷还记得前几年的繁华,门前天天人潮涌动,“每天卖不到五六千,都不敢说自己生意好。”

   伴随商业的火爆,步行街的商铺月租也一路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线铺面每平米不到200,到如今超过1000。一楼一家二线鞋店的租金则为700多。

   在2007年首批入驻商家“红袜子”专卖店老板红姐的记忆里,2012年,是她,也是步行街最辉煌的时光。她的店铺紧挨大洋百货60平米的店面,4个营业员,旺季期间,单天营业额最高达到2万元,“光围巾就铺了半间店”。

   这一年,据武汉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步行街获得“中国最具亲和力商业综合体”称号。也是在这一年,淘宝双十一期间营业额取得爆发式增长,从2011年的34亿增加到192亿,中国的互联网电商开始全面崛起。

发表于2015-10-12

   这年年底,红姐配合步行街的业态调整,将店面搬到了原商铺对面,商铺面积由原来的60平缩减到30平。自此之后,她便感到,寒意在步行街悄然显现。

   2013年,搬家当年,营业额下滑,红姐以为这是换店面的正常阵痛期。但到2014年,营业额继续下降,圣诞节当天,原本是以往每年的销售最高峰,但她单天营业额只有2000元出头。

   与此同时,步行街的经营成本却在不断上涨。人工、物业、房租构成了商户们不可承受之重。红姐算了一笔账,她的30平米小铺,物业费每月750、 电费500、夏冬每月空调费600多、房租8000,即使不算人工,成本也达到10000元。

   进入2015年,随着光谷广场改造,修建地铁围挡,整个商圈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变冷,经营形势愈加恶化。

   加上人工成本,红姐每天要卖950才能保本,但9月26日下午这天,直到下午4点半,她总共只卖了305元。

 

 

   三个月前,24岁的女生李琳(化名)说服在超市打工的舅妈和自己合伙凑钱在步行街B区开了一家鞋店,原本寄望步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能带来改变命运的财富,结果整个9月,她的营业额都极其惨淡,中秋节那天最高,不足2000,最低的一天只有168元,一双鞋的销量,在记账本上短得瑟缩。

   守着铺面,李琳觉得自己好像卷进了一台加速绞钱的机器:她的铺面处在二线位置,房租单价700元每平米,算上40%的公摊面积,每个月总成本超过2万元,加上物业费750元,即使不算初期4万元的装修款、2万元加盟费、超过4万元的货款,三个月下来一直处于净赔钱,“都给房东打工了”。

   最初,李琳把营业惨淡这件事归结为自己本命年运气背:4月, 她在二楼一家男装店打工,一个月后,那家男装店关门;6月,自己的店开门,不到一个月,斜对面一家品牌女装店关张,直到如今,那间铺面还大门紧闭,贴着“房东直租”的广告;更早之前,与她相隔3个铺面的一家鞋店倒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家饰品店,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她曾在这家消失的鞋店打工,学习开店的所有流程。

   但事实是,伴随成本上升,营业额下滑,步行街迎来了一批批的关店潮。

   红姐的店面虽靠近出入口,但她前面的一排店都关张了,隔壁的店面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三易其手:两家内衣店分别开了不到一年,一家高端女装店只开了7个月也倒闭转让。

   迫于生存压力,红姐要求房东到店陪自己守铺子以感受经营形势的变化。在她的要求下,2014年,房东分两次将月租金由10000降到了8000。这是红姐第一次成功让房东降租。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压力,9月,步行街200多名商户组建了微信群,并筹备成立商会,希望抱团取暖,集体自救。

发表于2015-10-12

   作为典型“大象”级别的传统商业综合体,步行街面临今天的局面,有复杂的时代背景,也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

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互联网电商的冲击。


图/商户们在微信群里讨论网购的冲击

   互联网电商兴起后,地域消费差别逐渐消除,城市级商业中心地段优势弱化,对价格敏感的顾客不断从线下走向线上,随着网络消费的主流化,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都在发生变化。

   而支撑步行街最重要的光谷数十万大学生消费群体,恰恰是互联网化的一代,对价格也格外敏感。

 

其二,步行街自身的业态定位也存在一定问题。

   根据仲量联行和湖北日报联合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在武汉9个商圈中,光谷步行街的成熟度最低。

   据2013年的一项统计,鞋帽服饰店占了整个步行街一期业态的1/3,两年过去,互联网电商汹涌而来,此类中低端商业聚集的淘宝街、时尚广场等并未发生太大的业态变化,依然如故。

   与此同时,随着武汉城市建设的深入,各大商业地产纷纷开业,社区商业配套日渐完善,包括步行街自身三四期、五六期街区陆续开街,商业体整体供给过剩,同质化的商业项目消化和引流走了原本集中于城市中心区的光谷步行街的消费人群。

  相较而言,光谷广场的改建和地铁围挡只是雪上加霜。

   面对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包括万达王健林在内,舆论普遍认为,传统商业综合体的转型趋势是走向“体验式消费”。即通过增加场景应用、娱乐感官体验等项目,来强化消费者的线下消费体验,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黏性,维系线下客流,刺激线下消费。

发表于2015-10-12

我百度出来的:

 

   面对电商蚕食、同行业竞争,发力体验式消费成为了我市各大城市综合体的转型求变之路。的确,体验式消费有着网购无法替代的。在网上,你无法体验imax电影带来的视听享受,无法健身、无法k歌,只有到终端场所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感官的刺激和消费的愉悦。

   不过,要把体验式消费做活,并非易事。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正在发生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在毫无特色的商场里购物,而是对于购物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对休闲、观光、社交、娱乐等全方位的消费诉求。

   如果仅仅只是将体验式消费停留在调整业态,加大餐饮、儿童、娱乐业态,提供试吃试用层面,那么,体验式消费很容易走过场,陷入新一轮的同质化。要把体验式消费做活,就必须把握消费者个性化、情感化的独特需求。在笔者看来,成功的购物所能给到市民的是:当你哪天想到哪个地方好玩,哪个地方是有特点的,首先就会想到它。比如外地朋友来了,要带他到那里去感受,它所给予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购物模式。

   目前,体验式商业在国际上已有很多成功案例: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德国柏林库达姆大街、日本东京都新宿大街、英国伦敦牛津街、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都是超一流的体验式商业。可见,想要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购物就必须向特色化、主题化的体验式商业发展。唯有把购物放在第二位,把消费者的心理体验放在位,才能持续、长久地运营下去。毕竟,现今商品多了,消费者不仅重视产品和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功能利益,更看重在购物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只有通过营造的环境、商场情景、氛围,能让消费者参与进来,有消费冲动,体验式消费才算成功。相信任何一个购物,都不希望当消费者来到时,仅仅是玩一个项目就走了,能够在商场长时间停留、消费才是终目的。

(柚子君)

发表于2015-10-12

我又发现个问题,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德国柏林库达姆大街、日本东京都新宿大街、英国伦敦牛津街、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都是超一流的体验式商业

 

这些超一流的体验式商业,我一个也没去过

发表于2015-10-12

电商太强悍

发表于2015-10-12
光谷小土豆,您好!您所发的帖子“揭秘光谷步行街商户扯横幅呼吁降租的背后”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5-10-12

昨天才去了的,人多得要死。 卖衣服的个体户那是没事找事,大部分人即使去光谷买衣服也只去大洋,其他位置的都不买。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