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武汉有几多商务区,谁能c位出道!

发表于2018-12-17

近期,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公示、汉正街东片复兴集团项目最新效果图曝光,在网络上引来了众多异议。


总结主要的观点是:

滨江商务区内大片住宅用地稀释了商办功能的集中度,无法集中形成滨江摩天组团,不利于打造内环滨江亮点区块;

武汉的商务区过于分散,汉正街、武昌滨江、二七滨江、青山滨江、四新、建设大道青年路、王家墩、徐东、中北路、鲁巷关山大道、光谷中心城、杨春湖等10余个中大型规模商务区,没有类似于陆家嘴、珠江新城、钱江新城这种超大型商务高度集合的亮点区块;

过于分散地建设商务区无法引导资源集中,从而无法形成更好的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中心辐射范围小强度低。




截止到2018年中旬,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太平戴维斯、仲量联行、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高力国际五大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全部入驻武汉。以四大所、五大行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齐聚江城,辐射范围覆盖全省和中部其他地区。


戴德梁行2018年第三季度报显示:全市优质甲级写字楼总存量194.1万平方米,平均租金125元/平米/月,空置率26.3%;全市优质零售市场存量232.7万方,平均租金633.9元/平米/月,空置率4.5%。




由“戴德梁行第三季度报告”分析得出:未来三年光谷、王家墩、汉口&武昌临江商务区、建设大道、中南中北路、武广五个核心商务区为主的甲级写字楼新增体量预计超过171万方,总存量预计突破398万方;


以武广、中山大道、王家湾、鲁巷四大核心商圈为主的优质零售商业新增体量预计超过252万方,总存量预计突破484万方。将截止到2021年末预计总存量量化一下,相当于85栋武汉天地A2写字楼(IIC)和98座新世界K11购物中心(K11 Select)。每个机构统计方式不同,项目入市节点难以掌控,仅供参考。


△图来源小宇航拍、全景高科航拍



而这398万方的甲级写字楼和484万方的优质商业分散在图一中的各个“商务区”内,网友调侃:武汉这么多的商务区,世界500强要开5000个总部估计才够填满。好嘛,世界级填完再填中国500强,然后汉口、武昌、黄陂...各地区500强来一打。


甲级写字楼的造价成本和招商运营难度远大于普通写字楼,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入市期间耗时长、耗资大,并且甲级写字一般楼会选择在区位优势明显、商业交通配套完善的地区,这就导致了开发成本、自持成本双高。


但甲级写字楼入市后凭借自身完善的商务配套和高品质物业服务(甲级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不能说的秘密 #B010),能吸引相当一部分跨国企业、大型国企、财团、科技新贵等资金雄厚的企业入驻。当甲级写字楼聚集在一个区域时,便形成了核心商务区或商务街区。


而零售商业市场,以开放式街区和购物中心(box)为主要形态,优质零售商业往往会伴随部分重点商务楼宇一同入市,从前期投入成本到后期蓄客周期远超过一般商业体,入市后对市场的持续高消费能力和增长潜力有着苛刻的要求,但同样能吸引商户砸重金争相入驻。


当优质的零售商业和核心商务区扎堆之后就形成了核心商圈,商圈和商务区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它们对财力充足的企业、高端人才和高消费力人群的吸纳能力,夯实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根基。



以"三阳路&武汉天地 "、"建设大道&中北路"、"光谷中心城&长江新城 "为例。


武汉甲级写字楼市场的发展始于2005年(新世界国贸),自2010年起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迎来首个国际甲级写字楼入市(武汉天地A5),在2016年迎来了井喷式增长,近5年年均供应超过90万方,写字楼市场开始进入集中供应期。优质理零售商业在2014年、2017年两次爆发增长,图二中可以看到未来还将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这就会导致商务区、商圈出现高度同质化现象,所以很多人对于“遍地是商场,满城商务区”的担忧是很合理的。商务区的需求方是企业,商圈的需求方是群众,那么井喷式增长的甲级写字楼和优势零售商业对金主的需求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土地招拍挂时决定了甲级写字楼和优质零售商业市场的体量和聚合度,往前再推一步,区域规划决定了地块功能和定位,所以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务区的先决条件是区域规划定位高度和地块的区位优势。不排除极少数大型地产商凭借单个项目带动整个片区产生虹吸效应的可能性。


近年来武汉市主城区土地出让金额与日俱增,出让条件和限制也越来越多,企业开发新项目的难度徒增,再加上融资难等问题导致一个地块由两家甚至三家房企联合开发的模式频频出现。同时老城区拆迁成本大、耗时久,核心区域的土地供应增量屈指可数,对于主城区的发展规划要求也越来越高。


规划决定了商务区的容量,基础建设和地产项目决定了商务区的质量,现在已有的商务街区基础上新建多个商务区、新区、新城,容量进一步扩大但准入条件越来越高,质量也在逐渐完善但耗时长。最后决定商务区命运的金主,“基数够不够”、“会不会进场”、“什么时候进场”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武汉到底要建几个商务区”。


上一页|1|
/1页